明天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一霜降,冬天的脚步声已经响起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,霜降后天气渐寒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,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,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。俗话说“霜降杀百草”,霜降过后,植物渐渐失去生机,大地一片萧索。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天气渐冷;冻则有霜,大地因冷冻或将会产生初霜的现象。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越来越频繁。亲们一定要注意保暖。
下面请大家欣赏几首古诗词,感受一下古人的霜降节气。
岁晚 [唐]白居易
霜降水返壑,风落木归山。
冉冉岁将宴,物皆复本源。
何此南迁客,五年独未还。
命屯分已定,日久心弥安。
亦尝心与口,静念私自言。
去国固非乐,归乡未必欢。
何须自生苦,舍易求其难。
已经到了霜降季节,雨水渐稀,大部分的地面水和浅沟水已流入深谷或比较低处的地方。天气已近冬季,一些不耐寒不适应气候变化的树木,叶子已被冷冷的秋风吹落山中。这首诗写出了霜降节气物候变化的特点。
霜月 [ 唐 ]
李商隐
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
这首七绝诗写的是深秋季节,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。月白霜清,虽然使人们感到了深秋的寒意,但诗带给读者的却是美的享受。诗的形象明朗单纯,内涵饱满而丰富。
山行
[ 唐 ] 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这是一首知名度很高的七言绝句。 深秋时节,尤其是霜降过后草木枯萎,萧瑟凄凉,本来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。但杜牧的《山行》却用新颖的构思描绘,赞美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傍晚迷人的景色。
全诗虽然不着一个“秋”字,却浓墨重彩的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色图。寒山、白云、石径、枫林,远山与近林相衬。白云与红叶互映,意境清新明快,引人入胜。尤其末句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实为点睛之笔,一扫秋天肃杀气氛,经过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初春的鲜花。这样的美景如何不让人流连忘返,沉醉其中呢。
霜降九月中
[唐]元稹
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。
野豺先祭月,仙菊遇重阳。
秋色悲疏木,鸿鸣忆故乡。
谁知一樽酒,能使百秋亡。
这是元稹咏二十四节气组诗中描写霜降节气的一首诗。
霜降时节,秋风萧瑟,一片萧瑟之气。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:" 一候豺乃祭兽;二候草木黄落;三候蜇虫咸俯。" 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,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。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,再加上疏木、哀鸿、思乡,这时远离故乡的游子饮上一杯美酒,可以暂时忘却忧伤与哀愁。
想要了解更多古诗词,历史,关注深圳楹联学会百家号,爲愛正銘带您一起分享快乐。
本文作者;爲愛正銘《潇飒》 图片来自网络